本网甘肃讯(王多兵)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长安人民法庭充分发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聚焦乡村振兴、基层解纷、妇女儿童权益等多项工作,主动融入辖区发展大局,以高质高效司法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力量和智慧。
高效便民 谱写和谐乡村“新篇章”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到哪里。”近年来,长安法庭不断优化司法资源软硬件配置,全力满足群众便捷、高效诉讼需求,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
“现在打官司可太方便了,不仅在家门口就能立案、保全,而且用手机就能参加调解、庭审,最重要的是法律文书生效后,有专门的执行人员第一时间督促履行,比起以前,案子办结时间明显缩短了。”一位刚刚拿到案件款的当事人高兴地说。
多元解纷 绘就法治乡村“新画卷”
2022年,长安法庭接到一起赡养纠纷,当事人双方之间矛盾极其尖锐。为避免矛盾激化,长安法庭联合当事人所在村镇工作人员,通过召开案情分析会议、多方走访等方式,摸排矛盾症结,找寻案件突破口。最终历经五轮调和,父子婆媳冰释前嫌,该纠纷得到彻底化解。这是长安法庭认真落实三官一师进网格和1+4+6机制,主动联系乡镇党委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干部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村上的工作人员更清楚矛盾的症结在哪里,与乡亲们沟通起来也容易,有时候得到他们的配合,我们化解矛盾也相对容易些”长安法庭庭长王志英说。
“近期我们对该案当事人及村上工作人员又进行了回访,得知一家人关系依旧融洽,我们就放心了。”这句“放心”背后,是长安法庭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审执并重 奏响平安乡村“协奏曲”
今年以来,长安法庭牢固树立审判执行“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理念,整合现有审判力量,创新简案快审工作机制,对系列案件多案同审、多案联审,切实提升审判质效。
由于地处城郊,涉农民工案件较多,长安法庭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拖欠农民工和城市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认真执行司法救助规定,依法对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员等实行司法救助,保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经济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2023年,长安法庭在原驻庭执行小组基础上,创新成立“员额法官+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办案小组,并根据审执案件具体情况,不定期在全庭开展“执行工作日”活动,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2023年,长安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477件,审结402件,结案率为93.43%,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4.97%;共执结案件408件,结案率为79.07%,首执案件执行标的达1919.43万元,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法治宣传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辖区面积大、居民多,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也多,怎么办?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满足辖区居民法治需求,近年来,长安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积极采用赶集普法、送法进校园、巡回审理等措施,努力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为提升辖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推动“无讼村(社区)”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到赶大集,法庭上的工作人员就会抽出半天来拉个横幅、摆个摊儿,为我们解答法律疑惑,有时人多得还排不上队哩……”刚刚咨询完农机租赁纠纷如何解决的老王向围观居民这样说着。
2023年,长安法庭结合“三抓三促”、主动创稳、“三官一师进网格”“1+4+6”等工作机制,共开展法律服务、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普法赶集等法治宣传活动20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达2余万人,有力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基层稳则天下安”,下一步,长安法庭将积极传承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目标,努力打造“长治久安”的人民法庭,坚持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任务,精准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以法治力量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撰稿:祝玉玲
INFORMATION